Monday 7 August 2017

古琴的現在時


2014/10/24 來源:時尚廊
△撫琴
#時尚廊文選#056
文:白馬雁;攝影:大軍
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閒,可以彈素琴。
古琴,一種古老的中國樂器,傳說是神農、伏羲、舜等創製。早在孔子時代,古琴已是文人的必修樂器,《詩》云: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又雲,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數千年來古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左琴右書成為知識分子的理想生活,古人用它抒發情感,寄託理想,已經遠遠超越了音樂,而成為理想人格的象徵。王維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李白「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白居易「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古琴的聲音淡遠、深幽而有意境,並不追求奏出美妙取悅人心的聲音。從形容琴音的形容詞——清濁、大小、斷腸、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可見這種樂器的審美取向。
這樣一種立意高遠的音樂,歷經時代變遷到了如今,貌似式微,很少人提,會彈的人也不多,但也一直引起很多人的嚮往。一些與古人精神世界有共鳴的人,試圖學習它,通過古琴打開一種逝去的生活方式之門。
武漢習古琴者大概已上千,以琴行、老師不同又分為不同的圈子。寧曉靜操持的致遠琴行是武漢的老牌琴行,所隨的老師是虞山派的吳文光和紀志群。
△古琴,素雅之選
往來多雅士
寧曉靜習琴得益於諸多機緣。她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喜愛音樂,笛、簫都能吹上幾曲,母親則喜歡戲曲,能唱上幾段楚劇。她從小學鋼琴,那個時代西洋音樂很強勢,民族音樂少人問津。
寧曉靜骨子裡愛的卻是中國傳統樂器,她讀唐詩宋詞格外有感悟,於是大學在武漢音樂學院修了古箏,畢業後留校任教。第一次聽到古琴的聲音,何時何地記不得了,那聲音卻過耳不忘。百般尋找才得以學藝,先後師從丁承運、龔一、吳文光、紀志群,從開始到現在十多年時間。
龔一先生是廣陵派,他彈琴注重技藝和表現,琴聲沉穩;吳文光先生則是虞山派傳人,這一派的特點就是「清微淡遠,中正廣和」,注重琴道修煉,更注重琴技之外的看書、讀琴書。寧曉靜自認是虞山派弟子。
採訪約在紅巷藝術城的致遠堂琴行,她已在茶桌前坐著,泡好了一壺茶。說是琴室,檯面上的琴倒不多,三台放在不同的桌上。最珍貴的是一把蕉葉琴,黑色漆層中透出一片一片的硃砂紅和點點黃斑,上下膠合處像芭蕉葉一樣呈波浪狀,膠合處看不出一點痕跡。這些都是工藝所在,珍貴所在。
△古琴細節圖
琴室的陳列、布局有點像工藝品陳列館。除卻古琴,這些工藝品是寧曉靜的另一部分生活,她也玩陶藝、竹藝、木藝、古玩和各種古樸的工藝品,常去台灣等地淘寶。
往來多相類,茶藝師、薰香師、花藝師。一天下午,一個跟她學古琴的學生帶來了兩個自己收藏的壺,請紀志群和寧曉靜品評。於是幾個朋友在一方茶桌前坐定,欣賞最新得來的畫,品評壺的成色、器型,在一套茶藝流程後品茗,說說話,彈彈琴。有幾分古時文人雅集的遺韻。
她信佛,皈依在青海一個師父門下,每天誦經禮佛。規矩是不能少的,就像彈古琴一樣,規矩也是一種修煉。
學琴最不在乎的是年
寧曉靜平時很忙,做事風風火火。除了在音樂學院每周有課外,還要經營三個琴行,會各方朋友,自己每天練琴。
時常有慶典、宴會活動邀請寧曉靜去表演,她從不把古琴帶去。要表演也行,只能彈古箏。古箏是「聲聲媚耳」,音色亮麗,表演性強,天生是用來悅人的。而古琴靜態、含蓄、古淡。很多人第一次聽琴時甚至覺得這件樂器是無聲的。這也是為什麼古琴最適宜於夜闌人靜時彈奏,因為這樣的環境才能與琴樂的風格、意境相諧。同樣具有這種氣質的還有蕭和塤,都被稱為雅樂。
寧曉靜說,撫琴一曲,是要讓這個過程與彈奏者的內心應和,所以學琴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修道悟道」的過程。這已經接近於修行了。
△撫琴
因此她只在琴室或家裡彈琴。寧曉靜最初的一個琴室,在武昌沿江的一間樓房裡,巨大的落地窗,正對著寬闊的江面,「哇,那視角太棒了。」那時她愛深夜彈琴,夜深人靜,洗去一天的奔波,用這兩三個小時靜心凈神。
也有琴友聚會,稱之為雅集,一個月有一次,琴友聚在一起,彈琴、聊天,是極私密和交心的聚會,人不宜多,三五個志同道合之人最自在。
教琴因人而異。現在喜歡古琴的人很多,但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學。一般經濟條件好又真的喜歡,有些音樂基礎的,最適宜學琴。最不在乎的是年紀,寧曉靜說,有一定人生閱歷的人可能更能體悟曲子的意境,「學琴任何時候都不晚」,她自己到30歲上才開始學琴,學生們中不乏五六十歲開始的。
不一樣的琴師
琴人幾乎都有個共同特點:喜歡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歌賦、佛學、琴簫總沾一樣,資深的或許是佛教徒,古典文學學者,氣質也偏向靜默典雅。
陳銀和這些特質似乎都不沾邊,她看上去有了更多都市時尚氣息,短髮、超短褲、妝容精緻,開朗的性格。如果不是從小被家人逼著學了古箏,她或許會做著別的完全不相干的事,過著另一種生活。
她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古箏專業,遇上寧曉靜以後,愛屋及烏開始跟著學習古琴,也有七八年了。現在在致遠堂當古琴老師。教琴是她每周最主要的生活內容。有課的日子裡她就一大早到琴行,學生的課一節連著一節,絡繹不絕,從基本的指法教起,直到琴道的理解。
△玩古琴也可以很時尚
等學生的時候她順便練練琴,得空練兩三個小時,一般就是在琴行,實在沒時間也算了。閒的時候,她喜歡到處旅行,游泳跑步,泡吧聚會。採訪那天下午,晚上約聚的電話不斷。
一個普通白領的古琴生活
在寧曉靜位於南京路的琴行時,正好遇上鄧義俊來上古琴課。來早了,她就在一旁默默地等陳銀下課。這是一個普通公司做普通文職員工,「工作真的太閒了!」這種時候,有人選擇健身,有人去學鋼琴、小提琴,鄧義俊選擇了古琴。
這個看似偏僻生冷的樂器在喜愛古典文學的人那裡有很大的魅力。她喜歡古典文學,看《紅樓夢》,讀唐詩宋詞。她的社交網站上,每天關注的文章多是薰香、中式的服裝和中式的配飾。
每個月上一次課,每節課收費200元,還好,即使對她這樣的普通白領來說也能承受。斷斷續續已經學了一年多,會幾首簡單的曲子,還在繼續學習指法和曲譜。
她在網上買了個二手古琴,只要兩千元,有時候下班了,她就在家裡自己練練指法。不過真正感受到古琴的樂趣還是在琴行練琴的時候,在家用那把琴絲毫聽不出琴音之妙。每每在琴行用一把好琴彈奏時,「竟然這麼好聽,高低起落、喑啞明亮,一一表現出來」。
這也是琴人都想擁有一把好琴的原因。古琴的音色本就清淡,音量小,聽不出太大的高低起伏,不像古箏,張揚、琴聲大,隨便彈一把箏,都會覺得還蠻好聽。好的古琴最重要就是音色好。
不過她也顯出不太在乎的神色,一把兩千塊的琴也可以滿足她的需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