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唐代古琴奇才趙耶利 2017/05/16 來源:盤古文化

「公元628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天已變得炎熱起來,在廣袤的魯西南平原上的一個村口,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因身背的古琴沉重,不得不停下來找一樹陰坐下休息。「老人家,您這把年紀了,還背著』這沉重的東西去哪裡?」從村子出來的一位後生望著氣喘吁吁的老者問道。「這是琴,能彈奏出各種美妙的音律來,我要帶著它去長安演奏!」老者擦去額頭的汗珠,微笑著回答。這位老者就是被世人稱為「趙師」的趙耶利。
唐朝以前,戰亂頻繁,趙耶利不得不放下心愛的古琴,為生存奔波。大唐建立後,社會逐漸穩定下來,特別是唐太宗貞觀時期,正是唐朝百業興盛時期,唐朝文化藝術更是進人了繁榮階段。此時趙耶利雖然已過了花甲之年,但對能在長安彈奏自己嫻熟的古琴充滿了期待。因為在那裡,他或許能見到更優秀的古琴大師,然後和他一起探討古琴的發展……於是,趙耶利背上自己心愛的古琴,踏上奔赴京城長安之路……
歷經兩個多月的跋山涉水,年邁的趙耶利終於來到了長安。千辛萬苦進入長安城的趙耶利,卻被藝館拒之門外。他只得在藝館門口旁邊的一棵大樹下,把古琴擺好,然後彈奏起來。
當悠揚的琴聲響起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往來的行人被悅耳的琴聲打動,紛紛聚攏來聽趙耶利演奏,館內的許多人也被趙耶利的悠揚琴聲吸引,紛紛走出藝館……
很快,趙耶利高超的琴藝轟動了整個京城,許多喜好彈古琴之士紛紛向他請教和學習,拜師者更是應接不暇。這其中,趙耶利所傳弟子,如宋孝臻、公孫常、濮州的司馬氏等均成為一代名手,成為唐朝音樂界大師級的人物。後來,重視文化藝術的唐太宗也聽說了趙耶利的大名,就專門下旨召趙耶利入宮,這為趙耶利日後整理前代的古琴樂章提供了機會。
與其它時期的琴家相比,唐代的琴家在搜集和加工傳統樂曲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趙耶利「所正錯謬五十餘弄,削俗歸雅,傳之譜錄」,這五十餘弄其中就包括了《蔡氏五弄》、《胡笳五弄》,並用當時的文字譜記錄,現存於唐代手錄的《幽蘭》卷子中。
在《唐志》中列有趙耶利所撰的《琴敘譜》九卷、《彈琴手勢圖譜》一卷,《宋志》中又有他的《彈琴右手法》一卷,不過今均已佚。在譜序中稱趙耶利「弱年穎悟,藝業多通。束髮自修,行無二遇。清虛自處,非道不行。筆妙窮乎鍾、張,琴道方乎馬、蔡」。他所傳的弟子均是一代古琴名手,例如宋孝臻、公孫常、濮州的司馬氏等。
趙耶利對當時的琴派藝術有深刻的認識,他曾總結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土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話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此外在演奏技法上,趙耶利認為若僅用指甲,則「其音傷慘」,僅用指肉則「其音傷鈍」,主張「甲肉相和,取音溫潤。」這種技法為後世廣為採用。
對於減字記譜法,在清朝程允基所著的《誠一堂琴譜》中記載:唐曹柔有「減字指法,趙耶利修之」,即曹氏創造了減字譜,趙耶利則進行修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