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謝愛軍:18個月,300多道工序,一片匠心終成一把古琴 2017/02/23 來源:棗莊在線


棗莊在線訊(王新娟)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古代文人四技「琴、棋、書、畫」中琴就是指古琴。其歷史幾乎和中華文明一樣悠久,其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深具東方文化特色,歷來為文人階層所重視,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文獻,並與其他思想和藝術形式相互滲透,交相輝映,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樂的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於2003年11月7日正式宣布把中國的古琴藝術列入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列為該項遺產的一種樂器,表明中國古琴藝術的突出價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自清末民國初年,歷經五代傳承、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棗莊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山東謝氏琴業是採用桐木、杉木、梓木等百年以上琴材配以大漆、絲弦、鹿角霜、硬木等材料,融合傳統木作、漆作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手工技藝,在魯南地區廣為流傳。
謝氏琴業是由師承當時著名「長嘯琴館」的龍藏寺雲禪大師其高徒謝運來先生創辦,在當今第五代繼承人謝愛軍的不懈努力下,既完整沿承了手工上漆等傳統技藝,又根據古琴自身所具備的的文化內涵等傳統特色及音律特點,在繼承謝氏琴業「妙、圓、通」瀟酒奔放的基礎上,博取諸家之長,使其所斫之琴具有明亮、靈敏、松透、穿透力強等琴風;使謝氏琴業傳統古琴製作技藝不斷彰顯地域特色,備受國人喜愛。並應邀參加全國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山東工人日報、棗莊日報、棗莊廣播電視台、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人錄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
謝愛軍,謝氏琴業繼承人、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棗莊市古琴學會會長、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棗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棗莊市非物質遺產古琴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創始人、棗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傳習所創始人、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農業銀行私人銀行雜項鑑定專家。自幼受伯父言傳身教和耳濡目染中,對斫琴這一民間瀕臨失傳的技藝早已是熟稔於心,得心應手。
謝愛軍深知中國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是漢傳統文化之瑰寶。其藝術價值在中國音樂史、美學史、社會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廣泛影響,是中國古代精神文化在音樂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琴學」體系; 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因此若要成為一名真正有修養、有博大情懷和作為的斫琴師,就必須不斷去學、去悟、去發掘和探究。其製作每一床古琴需大大小小300多道工序、歷經18個月左右的時間方可完成,其中較為複雜的是選材、定型、挖槽腹、圓琴面、合琴、披麻、刮灰胎和髤漆。
謝愛軍認為,古琴雖被譽為「國樂之父」、「聖人之器」,卻也因此被蒙上了普通老百姓望塵莫及的一種神秘感,但是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當選項目不應該是民間藝人關起門來的專利,而應該是面向大眾的。古琴之所以是古代文人雅士所必備的「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因為其音色和雅高貴、悠遠沉靜,可以使彈琴者去浮戒燥、靜心啟智的同時提升文化修養、提升自身氣質,並且因為彈琴時左手「按弦」、右手「擊弦」可以使手指的末梢神經得到刺激,從而帶動全身經絡的活動;古琴的五音「宮商角徵羽」與天地中的陰陽五行、人體的五臟六腑一一對應,五音的和諧旋律有助於調節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使氣血和暢,從而在氣定神閒中起到養生作用。
但是從上個世紀初葉至九十年代古琴藝術因西方文化藝術的衝擊、戰爭的洗禮和文革的影響而被社會冷落,致使國人「琴」、「箏」不分,古琴製作技藝因此僅有少有的薪火相承。雖然現今有許多人和轉產的樂器廠參與進來,但是缺乏足夠的工藝傳承。在成本上一味的壓縮,在工藝上粗製濫造,甚至不選材、使用水泥、石膏粉來製作古琴。另外傳統古琴製作唯一選用的塗料是生漆,但是古琴行業很多人為了節省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大量使用化學漆替代生漆,無形之中就縮短古琴本身的使用和收藏年限,坑害國人,攪亂了古琴業界這一清雅的氛圍。因此,謝愛軍以繼承、保護、傳播、振興和發展中國古琴藝術,弘揚民族文化為宗旨成立了棗莊市古琴學會。為了不辱沒古琴幾千年的文化內涵,以研究、發展現代古琴文化,發掘琴學愛好者和壯大熱愛古琴文化的隊伍,創辦了棗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古琴製作技藝生產性保護基地,讓古琴這一中華民族樂器寶庫里的奇葩得以傳揚下去。
附錄:謝愛軍傳統古琴製作技藝的基本過程
製作過程包括選材、備料、面板製作、底板製作、合琴、灰胎、安裝附件、髹漆、裝足、打弦眼、裝弦等300多道大小工序,並根據使用者的不同,採用不同風格、形式的銘文篆刻,製成後需加蓋斫琴師和製作坊號火漆印章。整個工藝流程需要12-18個月時間。主要包括:
謝愛軍在挑選琴材
一、 選胚。古琴製作的木材必須具備輕、松、脆、滑等特徵。只有百年以上的老木材,制出來的古琴音色才松透潤靜。
謝愛軍在設計琴型
二、 制胚。(面板 外形)。古琴式樣是複雜多變的。可以是所謂聖人造琴,比如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師曠式等等;還有就是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自己突發奇想造琴,如雲和式、連珠式、蕉葉式等等。
謝愛軍在刨面板
謝愛軍在挖槽腹
三、掏槽腹。掏槽腹也叫掏膛。古琴的音質音色是否優美動聽,關鍵是挖槽腹。因槽腹是一個複雜的不規則的曲面,要一面挖槽腹,一面要敲擊聽聲,也經常用繃子試音。根據每一塊面板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別處理。
謝愛軍在合琴
四、合琴。包括粘合、乾燥、打粗胚、打細胚等複雜的工藝環節。魚鰾膠調好後,將膠均勻塗在琴沿周圈,注意保持琴沿的乾淨與平滑,不可有雜質,合琴時,注意面板與底板的縝密度,注意左右上下對齊,合成琴後要捆綁,用繩或鐵絲等物捆綁嚴實,不留縫隙。然後放在通風處陰乾,不可太陽直接暴曬,等到干後修整膠溢出部位。合琴膠乾的現象是以用砂紙磨平溢出部位時不粘砂紙的面,不會有粘手狀為好。然後開始打粗胚,粗胚完成後,放一段時間再打細胚。無論多麼古老的材料,當破成木板,打了粗胚,挖了槽腹後,就破壞了它的結構,它必然要發生變化。做琴的過程,不是抑制它的變化,而是適應它的變化。讓材料徹底變形後,完全釋放它的內應力,以後不再發生任何變化,方能做琴。
六、鑲岳山。承露,冠角等硬木料。
七、披布。
大漆與鹿角霜做成的灰胎琴體
八 、刮灰胎(刮粗膩子,細膩子)。
灰胎最厚不可超過二分硬幣的兩個厚。最薄為不可露出木頭本色。多數情況下,灰胎上兩至三次為宜。先進行灰胎調製:用大漆和磨細的鹿角霜調和。注意不要一下子在鹿角霜中倒入大量大漆,慢慢地往鹿角霜中加入大漆,在加入過程中不停地攪動。大漆的顏色是一個逐變的過程,先是乳白色,逐漸呈褐紅色,隨著和鹿角霜地攪拌,顏色逐漸變為黑色。鹿角霜加入大漆的攪拌需要均勻(加入比例大約為1(大漆):3(鹿角霜)),直到攪成糊狀且感覺粘性很強時既可用工具將鹿角霜刮至琴面、琴底(注意既不要太干,也不要太流性,以恰好可以上到琴面不會滑落為宜)。灰胎調製好後先上道粗灰,待幹了之後,用砂紙磨平,再上一道中灰,等其幹了之後,再用砂紙磨平,最後再上一道細灰,等陰乾後用細砂紙磨平便可,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琴上三遍灰胎即可,要注意觀察灰胎的厚薄度。在灰胎完全乾了之後,打磨要先用粗顆粒的砂布來磨,逐步地換細砂紙打磨,越到後面用的砂子越細。這樣磨出來的效果最好,琴面非常光潔,沒有劃痕。
灰胎打磨的時候,可以上弦進行試音,將琴的灰胎是否磨好的最重要標準是沒有沙音,否則繼續打磨。同時要注意,不要磨到木頭或者磨掉木頭。如果灰胎太薄,磨到木頭的時候還有沙音則需要重新補灰胎,當然也可以在初上灰胎時就上厚一些,以便打磨。有時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成品琴琴面上有灰胎露出來,就是因為上漆後發現仍有沙音,將表面再次打磨的緣故。整個琴體灰胎要磨得表面平整、無沙音,如此則可開始上漆。 因此刮灰胎是做古琴最為費工費時的活,要反覆打磨,修補。周期一般從三個月到一年左右。
謝愛軍在刮底漆
九、上漆。上漆要有先後順序。開始上漆時應該上濃度較低的大漆(可以先稀釋大漆),這樣為的是能讓大漆更好的滲透到已經刮好的灰胎子裡去,以增強灰胎的堅固性和大漆在灰胎中均勻性,一般而言,上兩遍即可,注意上大漆時要等前一遍大漆干透之後方可繼續。之後再開始上濃度稍大的大漆,這樣才能使漆的表面光潔,一般來說灰胎如果磨得很好,很平,沒有沙音的話上大漆的次數相對會少些。事實上,上漆次數的多少是不限的,主要是以上好為主。
琴體顏色可在上漆的時候依自己喜好添加不同顏料改變。需反覆擦塗,使漆膜達到一定的厚度,最後兩遍漆時上徽。
謝愛軍在丈量琴徽位置
十、上徽位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