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8 August 2017

音樂在養生中的重要意義:聽古琴 養五臟 2014/09/24 來源:錦州在線


《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話:「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與天地相參。」《素問 陰陽應像大論》中將角、徵、宮、商、羽五音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有了「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與五行的相生、相剋相似,五音也是對立統一的,宮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於調式上為主屬關係,此為相生;而商、角屬金、木;徵、羽屬水、火,均為大二度,系不協和音程,屬相剋。
音樂的內蘊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的,古人就將五音各調歸類:「宮音和平雄厚,莊重寬宏;商音慷壯哀郁,慘憮健捷;角音圓長通澈,廉直溫恭;徵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羽音高潔澄凈,淡盪清邈」。故「聞宮音,使人溫舒而廣大;聞商音,使人方正而好義;聞角音,使人惻隱而愛人;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五臟相音」學說在音樂養生中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說來,宮調式和徵調式色彩明亮,有健脾、養心的作用;羽調式和角調式色彩上較暗淡,有補腎、疏肝的作用,商調式介乎兩者間,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因此,根據不同的病症,選用適當的音樂可獲得較好的養生效果。
角音疏肝
角音,相當於簡譜中的「3」。角調式樂曲有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之感,曲調親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常聽角音,有助於氣血調達。人體以氣血為用,氣血流暢,全身氣機調達,營養得以輸送全身,身體代謝的廢物也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人體內部臟器運動和諧,體現於外則神清氣爽、容光煥發。
代表曲目:《列子御風》、《莊周夢蝶》等。
收聽時間:中醫認為,23-1時氣血流至膽經,1-3時氣血流至肝經。23點前睡眠有利於肝臟、膽髒的機能恢復。所以收聽時間可以安排在睡眠前1小時左右,並配合相應的穴位按摩,可以取得較好的保健效果。
適合人群:抑鬱、易怒、乳房脹痛、口苦、痛經、舌邊部潰瘍、眼部乾澀、膽小、容易受驚嚇等症。肝對應怒,屬木。木性喜舒展調達,所以情志爽朗、豁達有利於保護肝臟。如果長期情緒抑鬱,會影響肝氣的正常流動,日久就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而產生相關疾病。
配合穴位:期門穴,左向右揉之;少海穴,從深向淺揉之。
徵音養心
徵音,相當於簡譜中的「5」。徵調的風格歡快,輕鬆活潑,像火一樣升騰,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調入心,對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對血脈瘀阻的各種心血管疾病療效顯著。
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漁歌》等。
收聽時間:中醫認為,11-13時氣血流至心經,19-21時流至心包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從心經、心包經所歸屬的時間可以看到,徵音在午睡前收聽較好,音量不宜過大,可起到較好的催眠作用。也可以在晚飯後收聽,幫助消化,有利於營養的吸收。收聽時間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到1小時。
適合人群:心的精氣虛少,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減低,可見心慌心跳,面色無華,脈虛無力等;如果心血虛少,脈道不充,則可見心悸、面色口唇蒼白;心血瘀阻可見胸悶胸痛。所以伴有失眠,多夢、精神萎靡、心慌、心胸憋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等症狀的人群都可收聽。
配合穴位:按摩極泉穴、少海穴、少府穴,可清心除煩、改善睡眠、增強心臟活力。
宮音健脾
宮音,相當於簡譜中的「1」。宮調式樂曲的風格主要是悠揚沉靜、溫厚莊重,給人以濃重厚實的感覺。宮音入脾,能促進消化系統,滋補氣血,旺盛食慾,安定情緒,穩定神經系統,使陰陽調和。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4K5oGJ.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