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古琴音樂中的自然觀 2016/09/16 來源:古琴雅集

「自然」,一指自然形態本身。如山水、田園、花鳥、樹木等,與人類社會相對的自然界。一指一種人生的狀態,即非人為的、本來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狀態,源於老莊哲學的範疇。老子和莊子是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莊子的道家學說不同於老子之處,其一是他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更為詳盡地闡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後來魏晉時期的嵇康在此基礎上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道家意義上的自然觀涵蓋著外部自然和內部自然兩個方面。

古代琴人把琴體的各部分都賦予和人體相關的名稱,琴首、琴額、琴項、琴肩、琴身、琴腰、琴尾等皆是明證。手勢,是演奏古琴時左、右兩手使用的固定姿勢,它不僅從視覺上給人一種美感,而且直接影響著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氣息、用力、運指、取音。因此,手勢的使用讓彈琴者在撫弦間揮灑自如,美在其中。古代琴人通過對自然界細節的獨特觀察,使各種手勢的命名,讓人有置身於大自然的環境之感。如左手的手勢有蜻蜓點水勢、幽禽棲木勢、風驚鶴舞勢等;右手的手勢有螳螂捕蟬勢、寒鳥啄雪勢、游魚擺尾勢等。在許多琴譜中左右手的每一個手勢都畫有相對應的圖像,以幫助理解和學習,十分具體而豐富。

琴人對自然的崇尚,一方面是對自然之聲的喜愛;另一方面是作品靈魂中「天人合一」的觀念。古曲中表現自然的作品不勝枚舉,如《高山》、《流水》、《漁歌》、《樵歌》、《瀟湘水雲》、《陽春》、《白雪》、《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山居吟》《石上流泉》、《泛滄浪》等。
古琴音樂中表現出的「自然觀」,是儒、道兩家不同的哲學思想在琴樂藝術上的反映,對中國古典音樂風格的完善、成型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可見孔子所說的隱世不是「無為」而是君子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另一種求志方式。在中國古代眾多樂器中,古琴音樂屬於古代文人藝術的範疇,古琴可以說是中國傳統音樂審美中淡雅平和、合於自然的音樂風格的代表性樂器。古琴自身的構造和琴樂歷史,表明古琴真正的意義不在於技巧的難易和音樂是否感動別人,而在於彈琴者的心境,是否適意自得,自然於人心才最重要。所以古琴中的意境是最難以體現的,而古琴的知音也總是可遇不可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