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杭州佛學院舉行古琴文化與佛教修行講座 2014/12/26 來源:


杭州佛學院舉行古琴文化與佛教修行講座
12月20日下午,應我院藝術院計鋒老師的邀請,古琴名家萬仲亮老師來我院講授「琴佛之緣,演繹琴禪意境」。在這次活動中,萬老師做了兩部分內容,一是講解古琴文化與佛家文化的因緣、演變發展,二是現場彈奏古琴名曲。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把古琴的文化與佛教的修行參禪的妙理完整地呈現出來,將古琴的歷史與佛教的發展史結合一起,將中國古琴文化與佛家文化結合在一起,給現場者如痴如醉的感受,將古琴與禪境的震撼力和穿透力凝練成一種意境美分享給大家。
在引用《楞嚴經》:「譬喻琴、瑟、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的開場白之後,萬老師正式拉開此次演講的序幕。在此次演講中,萬老師首先講述了古箏與古琴之差別 ,以及古代樂器的分類與演變。在講解中,萬老師引用了大量的古琴史中的典故,上溯到三皇五帝、兩周、春秋戰國、兩漢、兩晉、隋唐、兩宋,乃至元明清,直到近現代,以及自己的師承。在講解宋代的文人琴與琴僧時,萬老師對宋代琴僧的傳承與文人琴的意境進行了闡述,即對宋代琴僧中的慧日夷中大師,義海、知白、居月、則全的譜系與傳承,普庵禪師以及文人琴中的佛教居士,特別對蘇東坡的「若言琴聲在琴上,放在匣中何不鳴」,南北朝時宗炳所言:「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以及宋成玉磵的「攻琴如參禪」等論題進行了闡釋。
在闡釋「攻琴如參禪」的妙理時,萬老師引用了佛教四十二章經的經文對此句進行解讀。經云: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
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
對曰:愛彈琴。
佛言:弦緩如何?
對曰:不鳴矣。
弦急如何?
對曰:聲絕矣。
急緩得中如何?
對曰:諸音普矣。
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
其次,萬老師對古琴譜的現況與演變,以及這些琴譜與佛教因緣等問題進行了講解。特別對古琴譜中的「工尺譜」及其「 蓑衣譜」式、「智果寺古樂譜」、古琴「文字譜」"減字譜"等內容進行了講解。
最後,萬老師為與會者演奏了《普庵咒》、《流水》兩首琴曲。琴音聲聲扣人心弦,將與會者帶到忘我之境,聞聽其音,感受其律,有如古人"如入莊嚴寶剎之端肅"及流水展現的"相忘於江湖,桃花源之樂」之境,又有如眼觀「遠山含笑,水流長」的自然美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