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古琴的修身與養生


2016/07/05 來源:養生之道網
養生之道網導讀:一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國風》中就提到:「窈窕淑女,……
古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國風》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古琴音色清晰純美,含蓄、深沉而音韻悠長。十分適合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對它的表現力就已經尊崇到了神話的程度。例如先秦著作《韓非子》曾記述了春秋時期琴家師曠彈琴引來玄鶴合鳴舞蹈的事跡。歷代都有以琴為中心的動人故事、傳說。
春秋時期的孔子把古琴作為「樂教」的主要手段。他所教授的「六藝」課程中的「樂」,就有彈琴詠唱詩歌的項目。
伯牙和鍾子期更是許多人所知曉的。伯牙彈琴子期知音的故事,在《呂氏春秋》中有明確的記錄。通過這個記載可以看到,最晚在秦代以前,古琴已可以用獨奏的形式,用純器樂的手段,來表現人對客觀世界的感受,溝通人的思想感情。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都是撫琴的高手,大量的詩詞歌賦中都有關於古琴的描述。
古琴歷經三千多年,有三千多首有文字記載的琴譜,有大量的琴學理論論述。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足以證明古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三千年中,古琴輝煌過,也曾多次歷經磨難,甚至被迫害到幾乎遺忘。但是,古琴始終在民間流傳,在文人中流傳,沒有任何力量使它毀滅。一旦環境許可,古琴便春風吹又生。現在,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古琴又開始在中國興旺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古琴、學習古琴。我們不禁要問,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裡?
古琴作為世界上唯一的有著三千年歷史而仍然有眾多喜愛者的活的樂器,它的形制、曲譜、理論等一整套的琴學內容,沒有任何一件樂器可以和它相比。那麼,古琴的生命力究竟在哪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琴始終是中國文人最喜歡的樂器。文人不僅用古琴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而且當作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工具。他們通過古琴讓自己的心靈和古人對話,視古琴為忠貞不渝的朋友,甚至視古琴為自己的生命。古琴在文人心目中具有十分神聖的地位。
用古琴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課。琴者「禁」也,禁淫禁邪禁貪,彈琴者首先應是個道德高尚的人,必須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而且這種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隨身而行,以至「士無故不撤琴瑟」。因此,琴人在社會上是很受人們敬重的。
歷史上有許多重要的著作對古琴的社會功能進行了論述。
唐代薛易簡所著《琴譜》說:「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此處所說,概括起來都可以說古琴對人精神上的影響。即使是說可以格鬼神,我認為也是格去心中的鬼神,使人光明正大的為人處事。這個總結也是對古琴修身養性作用的概括。
蔡邕著《琴操》認為: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御邪辟,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風俗通義》中說:雅琴者,樂之統也,與八音並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親密,不離於身,非必陳設於宗廟鄉黨,非若鐘鼓羅列於虞懸也,雖在窮閣陋巷,深山幽谷,猶不失琴。以為琴之大小得中而聲音和,大聲不喧譁而流漫,小聲不湮滅而不聞,適足以和人意氣,感人善心。故琴之為言禁也,雅之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
近代琴家楊宗稷在著名的《琴學叢書》中指出:「琴學有修身養性之用,道也,非藝也。」
古人的這些論述對古琴的修身養性作用作了精闢的總結。但是,在當前,在古琴喜人的興旺之中,卻也隱含著令人擔憂的現象。那就是古琴漸漸地被當作表演性的工具,而修身養性的功能卻被淡化了。於是,在新刊印的琴譜中,刪去了說明琴曲內容的解題。有的琴家提出了古琴要去古的要求,認為古琴只是一種樂器,只是娛樂的功能,不要有更多的負擔。於是,關注的只是彈琴的技法,追求的是表演的姿式和服裝,淡化的正是古琴的生命——它的深刻的內涵。甚至通過古琴謀取名利,使一些琴人背離了應有的操守。
古琴具有很強的表演性,這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代,皇宮中就有過專職的琴師,在重要的場合為皇帝和貴族表演古琴。在社會上,也有文化水平很高的古琴家,他們研究古琴,演奏古琴,傳授古琴,成為職業的古琴家。即使有些人不是專業琴家,但是他們生活富足,可以專心彈琴,於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於研究古琴,並且很有成績。這些人是古琴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沒有他們,古琴藝術不可能達到極高的水平。他們創作的大量琴曲至今還是琴人常常彈奏的曲目。今天,社會仍然需要這樣的職業古琴家,還要多多培養這樣的職業古琴家,他們在古琴傳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想成為職業的古琴家並非易事,不可能輕而易舉就能成功,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實際上,職業的古琴家只是琴人中的極少數,大量的琴人是業餘的。他們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而把業餘時間全部或部分投入到古琴的學習和研究中。還有很多琴人喜愛古琴,但沒有很多精力,學習幾首琴曲,作為平時的雅興。不管是職業的還是業餘的琴人,我認為都應把修身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琴人。
今天的現代琴人怎樣進行修身養性呢?
在現代社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活富裕了,人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可以說基本上人人都成了「文人」。但社會生活複雜了,各種思潮紛至沓來,人們的思想變得更別複雜了。國家提倡「以德治國」,國家領導人還提出了「八要八不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追求經濟效益、謀取利益的手段更加多樣,唯利是圖已經成為一些人十分急迫的表現。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現在仍然應該大力提倡個人的修身養性,以修身養性為手段,達到提高個人道德素養的目的。因此,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仍然是今天每個人生活中的重要課題。
當然,今天的修身養性不能完全按照古人的標準。社會進步了,人們的思想道德要求也進步了。今天,我們以什麼樣的標準和內容來修身養性呢?我認為,古人所提倡的忠孝誠信仍可提倡。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敬老愛幼,孝敬父母,團結互助,見義勇為等等仍是今人的美德;誠實守信也是現在為人立世的根本。這些不也正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前提嗎?而古琴中表現這些思想要求的琴曲是很多的。還有一些琴曲表現了古代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思想,這和現在所提倡的低碳生活也是一致的。
琴可以致中和,達到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通過學習古琴、彈奏古琴仍然是今天的人們修身養性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彈奏古琴,用以修身養性。特別是廣大的業餘琴人,不要以為不能參加演出,沒有獲得獎勵就不是優秀的琴人。實際上,業餘琴人在演奏上不一定比職業琴家差,在修身養性、道德操守上也不一定比職業琴人差。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個修身派的琴人,我只會兩三個曲子,但我彈得很好。我沒有名與利的煩惱,我在修身養性上已大有收穫,我是個合格的琴人。
當然,我們提倡修身並不是不重視彈琴的技法。技法是表現琴曲內容的手段。技法不過關,怎麼可能彈出琴曲的深刻內涵呢。因此,如果只彈奏一首曲子也要認真學習正確的指法,苦練基本功,努力彈出琴曲的意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古琴不僅有修身養性的功能,還有非常好的養生功能。修身是心理層面的,養生是生理層面的,兩者即有共同性又有區別。道德修養不僅要撫琴聽琴,還要理解琴曲的內容,探索琴曲的內涵,進而影響和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養生則是通過欣賞和彈奏古琴使人心態平和,五臟協調,正氣升邪氣降,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古琴的修身功能只能惠及古琴的愛好者,而古琴的養生功能卻能惠及全人類。
說起養生似乎是在趕時髦,因為現在大家都在談養生。電視里有養生堂節目,各種養生的書籍琳琅滿目。現代人似乎更加重視養生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不愁了,用不著再為一家人的餬口而去奔波了,誰不想多活幾年呀?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必然出現的現象。
養生的方法很多,幾千年來,中國人的老祖宗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中有藥物養生,有飲食養生,有健身養生,有音樂養生,還有……這些養生方法都有一定效果,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有的用不好還會有付作用,反而害了身體。
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現在的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人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緊張的工作,富裕生活的追求,失學失業生病養老等等可能發生的不愉快或風險,時時困擾著人們。外面是喧囂的世界,內心是無限慾望的追求,緊張和煩燥常常伴隨著人們。
人們渴望著內心的平靜,渴望著緊張繁忙的工作之外,在這個喧囂的塵世找到一處安心的凈土。而古琴正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的方法。而這正是古琴可以實現的靜心與養生的一大優勢。
音樂是表現感情的藝術,它是按照樂曲的特定要求,把多種聲音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優美的旋律,通過不同音樂的選擇和結合,對人體產生影響。音樂對人的身心調劑作用,自古以來就為人類所關注,人們不僅把聲音作為一種藝術來欣賞,而且還利用音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以增進人的身心健康。
一般樂器讓人聽之心動,古琴卻能使人聞之心靜,修心及調氣。古琴強調彈琴時平心靜氣,調息凈慮,心靜氣平。
春秋戰國時期已有了以音樂作為養生、怡情的手段,並逐漸發展為以音樂作為診病、治病的一種手段。五行是中國古代認識客觀世界的重點概念,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構成。在五行體系中,不同物質可以相互匹配。由於五音能夠配屬於不同的臟腑,臟腑的機能狀態也能通過五音、五聲表現出來,所以古人將五音形成的不同意象與五行相配屬,形象地描述了「徵」音躁急動悸像火的特性,「羽」音悠遠像水的特性,「宮」音渾厚溫和像土的特性,「商」音淒切悲愴像金的特性。於是,這些概念不同的事物之間,建立了一種抽象的聯繫。
根據靜心的原理,選用優秀雅致的古琴音樂來獲得保健的功效。曲調圓潤、節奏舒緩、響度輕柔的樂曲,十分適合靜心養生之用。人們在聽到幽雅的音樂之後,便會沉浸在音樂美的世界,甚至進人心醉神迷狀態,滿足了內心泰然的需要,增進了心身健康。任何一種藝術都能緩解人們的壓力,但古琴所表現的音樂更豐富、更細微、更深入、更有力量。
從樂器特點來看。首先,音色豐富並且極具對比性的質感,低音古樸深厚,餘音綿長不絕,高音則清潤明亮,極富穿透力,而其「同音異弦」等特點能更精微細膩地刻畫人心。其次,表現手法豐富,古琴琴曲的節拍多變,讓演奏者的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古琴所特有的「走手音」能使音線輕重疾徐的同時,還有剛柔、方圓、濃淡等變化,給人以趨於意境悠遠、神韻無限之感。古琴屬中低音區樂器,從人的心理通覺感受來說,更為沉著深切,常常加深了幽遠深邃的意境,因此有李白「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的名句。
從樂曲內容來看,古琴樂譜中不僅有儒家文化中的平和仁愛,道家文化中的清凈超然,更有不被流派所限的豐富的人生智慧,比如《梅花三弄》的瀟洒浪漫,《酒狂》的自由狂放,《廣陵散》的慷慨豪壯。《平沙落雁》描繪出的沙白風清、雲飛天遠、雁陣從容的自然景象,讓人聽之天地一寬。而同時,時而潺潺、時而洶湧的《流水》,其活力十足的特性也令人明朗超脫。而樂曲內容裡面熟悉的歷史人物,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都讓人們容易被曲中的思想意識、情感所感染
在「非典」時期,著名古琴家李祥霆先生的唱片曾被作為「醫保用品」用於醫護人員,中日友好醫院的跟蹤調查顯示,這些音樂對緩解焦慮、抑鬱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他在美國發行的兩張和美國音樂家即興重奏的唱片,也作為「治療音樂」銷售得很好。
古琴養生不僅僅是聽音樂養生,因為古琴不僅是聽,更要彈。彈琴亦稱為撫琴,右手指撥弦,左手指在琴弦上滑動,像大鵬展翅。不僅有高雅的動作,還要有左右大腦的活動。一首優美的樂曲從自己的手指下流出,那種感覺,如臨深山,如感秋意,如觀江河,如處靜夜,在現實的這個喧囂的環境裡,自己創造出一個舒暢優雅的小空間,什麼工作的緊張,任務的壓力,人事間的煩憂,甚至病疼,全都化為烏有。我自己親身體驗,在緊張的工作時,或面臨巨大的壓力時,一想到晚上回家可以彈琴,一想到家裡牆上掛著的那張心愛的古琴,心裡頓然生出一種美滋滋的感覺,壓力立時就緩解了許多。而晚上下班回家,在自己獨立的小環境下,輕輕撫弄一曲,自己的心情立時沉浸在優雅無掛的氛圍中,各種困繞你的煩惱和緊張都消失了。內心平和了,體內各個生理環節逐漸趨於和諧,體內和諧,免疫力上升,百病難侵,這不正是養生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怎樣才能達到真正修身與養生的目的呢?我認為應該確立如下幾個觀念:
1敬琴
真正愛好古琴的人,不願意把古琴視為僅僅是一種樂器,是一種可以隨意放置的物件。他們認為古琴是道,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的而必須加以崇拜的有靈性的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自己終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這並非是一種迷信,而是表示對古琴的恭敬。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先人,用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的先人對話,感受古代先人的心靈和豐彩,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彈琴時不能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要正襟危坐,要專心致志,要時刻表現出一種謙遜和恭敬。古人的琴學理論中就有「十不彈」的說法。這裡面有一些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但體現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卻是作為修身養性和養生所需要的。為什麼現在還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卻鮮有其他的樂器呢?這首先就是由於愛琴人把古琴視為珍寶。我們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觀念。不敬不信,怎麼能達到修身與養生的目的呢?
2靜心。心情平靜是健康的源泉。《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怡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這就是說,心情平靜,不動雜念,疾病便無從發生。《素問·上古天真論》還指出:「內無思想之急,以舔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就表明,做到心情舒暢;安然自得,便會延年益壽。如果每天都想著得獎,想著成名,想著發財,那麼,伴隨你的必然是焦慮和苦惱,怎麼可能養生呢?
古琴由於其結構的原因,音量較小。有人把這看作是古琴的致命缺陷,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樂器。其實,這正是古琴的優點和強項。音量小則要求環境安靜。天籟般的音色沁人肺腑,使人的心情也安靜下來。因此,在安靜的環境中,靜靜的聽琴或撫琴,使自己在市俗的喧囂中找到一片純潔的凈土,即修身,又養生。尚若彈奏的是音量很大的樂器,不僅同室之人受到干擾,就是左右鄰居也受到影響,自己的心也很難安靜。所以有人說:「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在古代文人階層中,修身養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藝中,琴就位列第一。也許正由於古琴獨特的「悅心」效果,其生命力歷經3000年依然沿續著,並且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靜心,還包括要虛心學習,認真理解琴曲的含意。古琴是標題音樂,每一首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內容和含意。在琴譜中,每首琴曲前都有一段題解,說明這首琴曲的來龍去脈,曲意內容和彈奏特點。因此,撫琴者或聽琴人都應對此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琴曲的內涵,才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
3清欲。何為清欲?即清心寡欲之意,修淡泊之心。作為業餘琴人來說,彈琴為悅已,不爭名、不求利,不為考級和比賽焦慮,也不為排名前後而不悅。偶為表演不求佯狂之動作,譁眾取寵;也不強求服裝之新穎,以戲劇效果悅人。所彈琴曲不必貪多,但要彈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足矣。精雕細刻,反覆揣摩,認真體會古曲之深意。不可隨意改編,不能以好彈好聽為宗旨。有人反對「琴者禁也」的說法,認為禁錮了人的思想。我卻覺得這還是必要的。彈琴人修身養性,即應格除損人利己輕狂虛假之風。琴者禁也,禁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這正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琴者,心也。必指正人之心,而非小人之心。是在修身養性基礎上的心,而非自然之心。
4持恆。恆心即持之以衡的精神。古琴的特點是每一條弦上都有許多音階,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彈出來構成不同的音色。因此記曲子就有一定難度。同時,一些指法也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彈出效果。因此須要下功夫,須要持之以衡的堅持。一般來說,堅持半年,即可入門;堅持一年,初見成效;堅持終生,方得古琴之玄妙。
5和諧。心與琴和,弦與指和,音與律和。琴和才出妙音,音和才能動人心魄。以和為貴,對親人,對朋友,對鄰居,對同事,對一切無惡意的人都要以善待之,求得和諧相處。對外和還要對內和,不刁難自己,不苛求自己,不放縱自己,必求心態平和。心和則琴和,琴和促心和。
總之,在學習古琴,彈奏古琴的過程中既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能達到養生健體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古琴愛好者的行列,讓中國這個最具傳統文化特點的樂器為人民服務,同時也讓這個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永遠傳承下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