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August 2017

乾貨︱教你一張圖學完古琴54種指法


2016/11/09 來源:古琴雅集
減字譜:又稱指法譜,是中國古琴的一種以記寫指位與左右手演奏技法為特徵的記譜法。因為它是將古琴文字譜的指法、術語減取其較具特點的部分組合而成,故名「減字譜」。
由唐末琴家曹柔創立的古琴文字譜,是由文字譜減化而來。這種記譜法使用減字拼成某種符號記錄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彈奏指法,它是一種只記錄演奏法和音高,不記錄音名、節奏的記譜法,其特點為:「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減字譜是對文字譜記譜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種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古老記譜法。
1、散:只用右手演奏,左手不觸弦。
2、托:右手大指向外彈出。此手勢稱為「虛庭鶴舞」、「風前鶴舞」。
3、擘(劈):右手大指(用指甲)向內彈入。
註:(托、擘)兩手勢的要義是觸弦果斷,但同時要松。
4、抹:右手食指向內彈入。此手勢稱為「鶴鳴在陰」。
5、挑:右手食指向外彈出。
註:(抹、挑)兩手勢的要義是:食指觸弦應和拇指的托擘一樣堅定,但不可過急,動作應平滑。
6、勾:右手中指向內彈入。稱之為「孤鶩顧群」勢。
7、剔:右手中指向外彈出。
註:(勾、剔)兩手勢的要義是:中指的彎曲應如野鴨的脖頸一樣:彎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彎曲過度則觸弦過急。
8、打:右手無名指向內彈入。稱之為「商羊鼓舞」勢。「商羊」是一種傳說中的鳥,據說只有一條腿。
9、摘:右手無名指向外彈出。
註:(打、摘)兩手勢的要義是:與食指中指平滑的動作相反,名指的觸弦應短而脆。
10、全扶:食、中、名三指各入一弦,同時彈奏出一個聲音,稱為「風送輕雲」勢。
11、歷(度):右手食指輕輕地依次向外挑兩到三根弦。
註:(全扶、歷)均應觸弦輕且細膩,這樣聲音才能融為一體。
12、撮:和弦性質,兩手指分別撥動兩弦,使之同時發聲(需要撥動的弦數分別寫在「撮」的減字「早」的豎劃之兩側)。稱之為「飛龍拿雲」勢。一般的撮為「托勾」,相反的是「擘剔」,稱為「反撮」(「反撮」的寫法是在撮的減字上方寫一「反」字)。
13、潑剌:右手食、中、無名指在兩根弦上首先向內拂弦(潑),然後立即向外彈出(剌)。稱為「游魚擺尾」勢。其像形畫的是一條鯉魚,其要旨是掃弦要寬廣而有分寸。
14、打圓:是一個涉及兩根弦,發出七個聲音的指法。稱為「神龜出水」勢。
15、背鎖:右手在同一弦上,剔、抹、挑依次彈出,共三個聲音。稱「鵾鷂翱翔」勢。
16、短鎖:右手在同一弦上,先徐徐抹勾,然後接以背鎖,共出五個聲音。
17、長鎖:右手在同一弦上,先抹挑抹勾,再接背鎖。
註:(全扶、歷)均應觸弦乾脆,三音次第彈出要快。
18、輪:右手在同一弦上,依次摘、剔、挑,動作非常迅速。彈奏要輕而細膩,使三個聲音融合在一起。稱之為「紫蟹傍行」勢。
19、半輪:與「輪」的動作相同,但只用中指和無名指。
20、如一:兩根琴弦同時發聲。稱「鳳鸞合鳴」勢。
21、雙彈:在同一根弦上依次迅速彈出兩音,通常是抹勾。為「寒鴉啄雪」勢。應只用指尖彈奏,觸弦短而乾脆,像是啄的動作。
22、索鈴:左手依次輕輕滑過數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動作,同時輕挑左手墊的那根弦;雙手的動作須嚴格平行。稱「振索鳴鈴」勢。
23、滾:右手從七弦到二弦,或從六弦至一弦連續剔過。為「鷺浴盤渦」勢。
24、拂:是「滾」的對立指法,從一弦彈至六弦,或從二弦彈至七弦。
25、再作:重複上一段。
26、從勹再作:從括號處開始重複上段部分。除了「從勹」外,還有「從頭」,意為從頭重複。
27、少息:短的休止。
28、入慢:漸慢。
29、至:到。如滾六至一。
30、連: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連奏。
31、輕: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弱。
32、重: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強。
33、緩: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緩慢的。
34、急: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急板。
35、大指:左手拇指。
36、食指:左手食指。
37、中指:左手中指。
38、名指:左手無名指。
39、綽:左手在應取音的徽分左方約5毫米處按弦,然後迅速向右滑動,直至到達應取音位處。稱「野雉登木」勢。聲音的效果是一種上滑的、延長的聲音,應該像是野雉清晨打鳴的叫聲。
40、註:綽的對立指法。左手在應取音位的徽分右方約5毫米處按弦,然後迅速向左滑動,直至到達應取音位處。「綽」和「注」都應該在右手彈弦的同時開始按弦。
41:吟: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顫音。左手按在音位處迅速左右移動。稱「寒蟬吟秋」勢。應模仿蟬悲切、顫顫的叫聲。其變體有「長吟」(是一種持久的顫音,應該想像成鴿子每逢下雨時那種叫聲「鳴鳩喚雨」)、「細吟」(小顫音,應該讓人聯想起「喁喁私語」)、「游吟」(搖擺顫音,應該讓人聯想起「落花流水」的情形)、「定吟」(比較特別,手指的震動幅度非常小,以至於幾乎感覺不到)。
42、猱(音為nao,但讀rou):相當於西方音樂中的漸慢顫音。是比「吟」幅度更大、加強的顫音。稱「號猿升木」勢。

43、撞:字意是「擊打」。右手彈得音後,左手快速撞向音位右方並極速回位。
44、進復:字意是「前進後返回」。右手按彈得音後,左手向上滑到指定的音位後,再回到原位,或滑向譜中指定的另一音位。
45、上和下:字意是「上升」、「下降」。是指法「進復」更加精確的形式,有時可以和上一個指法互換。「上」是按階段向右走;「下」的動作相同,但方向相反。
46、分開:比較特別的指法,可以使同一根弦次第產生四個音。(例:左手在九徽處按弦,右手彈得音後,左手帶音,堅定大膽地進至另一徽,停頓極短的時間後,再回到原位,回到原位的同時右手再彈一聲。)47、罨:字意是「遮掩」。右手不彈,左手的大指、中指或無名指輕叩琴弦得一低沉、陰暗的聲音。稱「幽禽啄木」勢。
48、往來:字意是「來了又走」。是「進復」和「吟」的組合。右手彈得音後,左手向右走一徽,吟,然後回到原徽,吟,然後重複以上動作一遍。稱「棲鳳梳翎」勢。
49、搯起:字意是「拔起,上升」。主要是左手大指的指法。左手無名指按音位,比如九徽,左手大指抓弦得音。(同樣的音符也可以在左手無名指按音位時,右手手指撥弦彈得音,但這兩種指法得到的聲音音色是完全不同的。此稱為「二仙得道」)
50、滸:字意是「傾斜的河岸」。右手撥彈得音後,左手大指按於十徽,少息後向右滑,直到九徽處。該動作應慢而專注,感覺像是傾斜的河岸上拖東西。
51、跪:字意是「跪下」。用左手無名指指尖按弦有時候很不方便,特別是按彈低徽位的「搯起」時。解決辦法就是,不用左手無名指按弦而是用左手無名指的末關節背面按弦。稱「文豹抱物」勢。意指按弦要堅定、果斷。
52、泛起:字意是「泛音從這裡開始」。(泛音是指左手輕點弦上,而非按弦至面板上而得到的,稱為「粉蝶探花」勢。)53、放合:字意是「放開再結合」。主要針對左手無名指,產生一種和弦。稱為「空谷傳聲」勢。(假設左手無名指按三弦九徽,同時右手彈三弦;下一個音符右手是彈四弦散音;現在,當右手彈四弦時,左手撥三弦,使兩弦同時發聲。)54、推出:這一指法主要涉及左手中指。稱為「白鷳騰踏」勢。(假設左手中指按於十三徽時,右手彈此弦;演奏下一個音時,左手中指在原徽不動;當右手已彈完此音時,左手中指把第一次彈過的那根弦向外推出得音。)古琴音樂的這種記譜法看上去似乎過於複雜棘手,不夠實用。然而經過正規的訓練後,會發現他和西方的記譜法一樣方便。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譜法並不記錄任何真正的音符。然而,因為古琴各種定弦方式都是嚴格固定的,而且古琴的琴制也是固定的(甚至一根弦要用多少根絲做成也是固定的),因此,這種對音符記譜的缺失並不會對演奏者帶來嚴重的困難。
如有投稿請聯繫郵箱:27305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