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1 November 2017

你在合肥看到的梧桐,還真不是古詩詞里的梧桐!

你在合肥看到的梧桐,還真不是古詩詞里的梧桐!

2017/03/15 來源:四點式
春暖花開,樹木抽枝,一派生機勃發、熱鬧的景象。這不,社交媒體上也很熱鬧,這植樹節剛過,大家正為合肥市樹廣玉蘭,應不應該更改為梧桐樹,而爭的不可開交。
說到梧桐樹,大家很自然就想到了古代詩詞里,有關梧桐的典故。在古人的筆下,梧桐成為了相思、明志、借物托情的一個象徵。
但是,古人所說的梧桐,真的就是我們今天在合肥的蕪湖路、科大、安大、農大校區里,看到的遮天蔽日的梧桐嗎?
其實,還真不是!
我們今天在街頭看到的梧桐樹,他的真名應該是叫懸鈴木,或「法國梧桐」。雖然叫法國梧桐,但它既不是來自法國,也不是梧桐。
懸鈴木屬落葉大喬木,它的原產地是英國。因為是雜交,在歐洲被廣泛推廣後,法國人將它帶到了上海的法租界。當中國人第一次見到這種樹時,見它和梧桐很像,因此在民間便以訛傳訛,將其稱為法國梧桐、法桐。
而真正的梧桐,又是什麼樣的呢?
中國梧桐,錦葵目梧桐屬,一種落葉喬木。原產中國和日本。華北至華南、西南廣泛枝培.尤以長江流域為多。葉片大如團扇,又形似豬耳朵,在葉片與葉柄的交界處,葉片呈心形,並由此處延伸出7條脈絡,葉片邊緣光滑平整。
雖然都叫梧桐,但沒想到竟然還有這麼大的差別。公社君也梳理了一些有關梧桐的歷史、詩詞、畫作,供大家鑑賞吧。
早在《詩經》里,就曾這樣描述: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
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大意是說,在那山岡之上,梧桐繁茂,在陽光雨露下,鳳凰在這裡棲居,鳴聲蕩漾。這便是栽桐引鳳傳說的最早來歷。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古文里有記載:「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
春秋吳王夫差建梧桐園於園中植梧桐樹,梁任防《述異記》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
畫作:吳冠中
漢代梧桐樹被植於皇家宮苑,《西京雜記》載:「上林苑桐三,椅桐、梧桐、荊桐。」「五柞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
成語「一葉知秋」的典故,出自西漢《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這個葉,說的其實就是梧桐葉。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曾提到梧桐: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在魏晉時期,種植梧桐樹開始增多,百姓將其種在庭院之中,用作遮陰。
大規模種植梧桐樹則是前秦王苻堅,到唐代,在庭院、田間道旁,種植梧桐樹已經很普遍了。一直到清代,人們對於種植梧桐樹的熱情一直不減。
白居易曾寫道,「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南唐後主李煜也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元代劇作家白樸還寫了一個戲曲,描寫了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清朝人納蘭性德吟唱: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
畫作:朱梅邨
梳理梧桐在古代詩詞所蘊含的意義,大致有:品格高潔、象徵了忠貞的愛情、個人內心情緒的表達、離愁別緒。
不過在清朝末年,隨著法國梧桐入境,慢慢的,人們熟悉的梧桐便不再是中國梧桐,而是法國梧桐了。
知名作家蔡珠兒曾在香港報紙上,刊登過一篇小文《法國梧桐》:
「有法國梧桐的地方,就適合走路和停駐;春夏有亭亭青傘,足以庇蔭思緒,秋冬有沙沙落葉,踩出滿地韻律。世界上有兩種城市,有法國梧桐、以及沒有的;巴黎、上海、紐約、南京、倫敦、墨爾本,都因這樹而有種氣派。」
合肥籍著名作家六六曾在《王貴與安娜》里這樣描寫:「我現在坐在小站的燈下給你寫信。月色皎潔,如那夜你我在梧桐樹下奔跑。」這應該是以家鄉合肥的梧桐樹為背景創作的,不知拔動了多少同時代人的心弦。
其實,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當看到街頭的粗壯的法國梧桐枝繁葉茂時,再想到古詩詞、現代美文里,所賦予梧桐的意義,這真是一種豐富的感官聯繫和美妙的體驗。
至於中國梧桐、法國梧桐,之間根本就不是一家子,我們也就不用這麼過於糾結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