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November 2017

義烏琴痴陳明亮堅持古法制古琴 一年僅出品6把

義烏琴痴陳明亮堅持古法制古琴 一年僅出品6把

2016/06/01 來源:浙江在線
慢工出細活,製作古琴的木材主要是老杉木和老桐木,這種木材質地較松,小鏟子一點點除去多餘的木頭。
在義烏荷葉塘,有一間斫琴室,叫明古堂。這兒的主人,是44歲的義烏本地人陳明亮,六七年前,他投到浙派古琴大師徐君躍門下學習彈琴,成了十足的琴痴。
昨天,記者尋訪明古堂,還沒到門口,就隱約聽到絲絲清雅的琴聲。陳明亮迎出來,帶著我們走進他的斫琴室,只見四面的牆壁上二十多張半成品古琴整齊地排開。
這幾年,對古琴的狂熱讓他幾乎放下了多年來經營穩定的公司,專心研究古法制琴之術。
天籟古韻,琴聲悠揚,別有一番情致。
●選木
一米長、兩米寬的案板上,放著一塊條形木板,陳明亮在木板上邊畫琴邊講解:這是陳年的老桐木了,從一棟老屋房樑上取下來的,所謂「絲桐合為琴」,桐木做古琴面板再合適不過了。
古時將制琴稱作「斫琴」,製作流程一般有選胚、制胚、鑿琴腹、做底板、合琴、鑲岳山、披布、刮膩子、上面漆、上徽位、上雁足、栓弦等。
「第一步就是選材,面板要松透,聲音才好聽。一般來說桐木最好,老杉木也是上選。底板則要硬朗,但也不能太硬,太硬了不好調音。」陳明亮說。「像古船、懸棺、老廟房梁均是上乘琴木。這種古材木料特別適合做古琴,因為它們歷經年代久遠,木質已非常穩定,不會變形。」
為了尋找上乘的古木琴料,陳明亮通過網絡跟全國各地琴友保持聯繫。每次聽說古建築物拆除改造或廟堂寺宇改建、擴建,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看看是否有些古樑柱、門板等適合用做古琴的材料。
每上一遍漆都要進行一次打磨。
●上漆
木胚做好後,要給古琴穿上鋼鐵俠的盔甲,就是髹漆。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要將生漆與粗細鹿角霜相配比,經過9~15次上漆、打磨,歷經兩三個月,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才算完成初步工序。
「真的很難,一開始怎麼也不成功,漆刷上去就是不干。」陳明亮對生漆過敏,渾身起成片疹子的時候,真想放棄了。
然而,他堅持下來了。他查閱了很多資料,又向琴友求教,最後確定是生漆質量達不到要求。後來,他輾轉弄到一可樂瓶質量上乘的貴州生漆,問題才迎刃而解。
「以前是怕生漆,現在聞著越來越香。」時間長了,他的身體對生漆似乎也有了免疫。
●天地柱
陳明亮製作古琴幾乎是自學成才,他固執地堅持一點——古法制琴。
「制琴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安天地柱。」 陳明亮手裡托著一根小木條,「天地柱就是古琴的定音器,古琴音色、音質好不好,天地柱很重要。」
陳明亮說,現在很多古琴都拋棄了天地柱。它雖有調節音色的作用,卻消弱了音量,不符合現代人的演奏習慣。但他堅持保留了天地柱,在他看來,這是古琴的「根」。「古人彈古琴是修身,不外揚。」
古法制琴工藝十分複雜,做一張古琴至少要經過十五六道工序,平均周期2~3年。剛開始那一兩年,陳明亮的成品率很低,很多都做廢了。五六年下來,他只完成了20多把古琴,現在一年下來也只能完成6把,一把琴賣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不過他的古琴音色優質,受到不少古琴愛好者歡迎。
沒事的時候,不少古琴愛好者就會聚到他的明古堂,大家焚香撫琴、交流心得。偶爾他也被邀請到外地去和大家交流學習,在他看來,也算是對傳播古琴文化出點綿薄之力。
陳明亮的斫琴工作室「明古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