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November 2017

32位廣陵琴人跨江雅集


2015/02/28 來源:光明網
民國二十五年(1936)3月1日,我國著名古琴學家查阜西、彭慶壽等人在蘇州組織成立「今虞琴社」,琴社社員之間不僅交流古琴技藝,而且注重整理古譜,考證源流,倡導學術論說。一時間,俊彥雲集,社員遍布全國各地。1937年,在查阜西等人的主持下,琴社創辦了一份社刊,這就是《今虞琴刊》,作者皆為當時琴界名流,揚州琴家胡滋甫、史蔭美、張子謙等人也都有作品發表。為祝賀《今虞》創刊,著名書畫家王福廠、鄧散木、錢仲則等人都贈送了作品,揚州籍女畫家潘玉良畫了一幅肖像油畫《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畫像》刊登在該刊的首頁。
《琴刊》收錄32位廣陵琴人
該刊由彭慶壽撰就了四份表格,其一為《琴人題名錄》,內容包括:姓名、別字、齋名、男女、籍貫、家世、職業、住址及通訊處和備註,共收錄224人;其二為《琴人問訊錄》,內容包括:姓名、能彈曲操、傳派、藏琴、藏譜、著作、其他音樂、其他藝術、雅嗜和備註,共收錄95人;其三為《古琴征訪錄》,內容包括:琴名、式樣、長度廣度弧度、底面木質、斷紋漆色、聲音、徽軫岳尾掌足、年代款式印章、斫者修者、藏者和備註共徵得古琴167床;其四為《今琴征訪錄》,內容與《古琴》大致相同,共徵得41床。綜合四份表格的內容,與揚州有關的琴人信息羅列如下:
孫紹陶,男,時年58歲,籍貫江蘇江都,從事教育,住揚州張回子巷6號。廣陵嫡派傳人,擅長演奏《平沙》、《梅花》、《昭君》、《流水》、《白雪》、《漁樵》、《風雷》、《墨子》、《普菴》、《樵歌》,以《墨子》、《普菴》、《樵歌》三操為最有心得。兼通崑曲,以《掃花》、《三醉》為最擅長;亦善詩詞,愛花,好飲酒。被推為廣陵琴社社長。家中藏有《自遠堂琴譜》一部和古琴兩床。
雨山,68歲,僧人,住揚州天寧門外重寧寺,廣陵派琴人,藏有明琴一張和《五知齋》、《蕉庵》、《與古齋》等琴譜。
廣霞,僧人,住揚州舊城太平橋華大王廟。
胡澍(滋甫),男,時年60歲,齋名「一貫」,籍貫江蘇江都,讀書人,住揚州瓊花觀街84號;學廣陵派,擅長演奏《平沙》、《高山》、《流水》、《松下》、《廣陵》、《搔首》、《讀易》、《鷗鷺》、《梅花》、《漁樵》、《秋江》、《送別》、《良宵》、《客窗夜話》等曲,家藏唐「天寶」琴、唐「雷文」琴、北宋崇寧間「馬希仁」琴、崇寧間「金淵」琴、元祐元年「東坡」琴。琴譜收藏有《德音》、《五知齋》、《自遠堂》、《誠一堂》、《春草堂》、《研露樓》、《蕉庵》和《琴學入門》。能書善畫,精研堪輿學。
胡寶樞(斗東),男,27歲,籍貫江蘇江都,讀書人,住揚州瓊花觀街84號;胡澍之子,幼承家學,擅長演奏《墨子》、《樵歌》、《昭君》、《白雪》、《普菴》、《醉漢》、《平沙》、《梅花》、《漁樵》、《良宵》等曲,家傳「唐天寶元年」琴一張,藏有《擬琴譜》、《樂書錄要》、《律呂新義》、《律呂通今》等書。受家學,亦通堪輿。
姜育華,女,20歲,籍貫江蘇江都;得舅氏胡滋甫傳授,能彈名曲七八操。
張益昌(子謙),男,時年38歲,齋名「雙蕉琴館」,籍貫江蘇儀征,業農商,住揚州東關街281號,當時通訊處為:上海浦東春江路公茂鹽棧。從學廣陵孫紹陶先生,並從修水查阜西先生、廬陵彭祉卿先生參習。擅長演奏《良宵》、《陽關》、《平沙》、《梅花》、《墨子》、《龍翔》、《白雪》、《梧葉》、《漁樵》、《普菴》、《瀟湘》、《漁歌》《長門憶故人》等。兼通崑曲,善吹簫,愛好攝影,喜歡漫遊。家藏「滄海龍吟」、「秋江雁」等古琴五張。另藏有《自遠堂》、《枯木禪》、《春草堂》、《蕉庵》、《廖懷堂》、《誠一堂》諸琴譜和《琴學入門》等。
柳希盧(一厔),男,36歲,館名「雙鎖齋」,籍貫江蘇丹徒,業儒經商,先後向被稱為「浦東三傑」的廣陵張子謙、廬陵彭祉卿、修水查阜西三位先生學琴;擅長演奏《瀟湘水雲》、《漁樵問答》諸曲,收藏有「流玉」等古琴六張、古琴譜十餘種,其中以《五知齋》原刻本最稀見。
沈烈炎(草農),男,46歲,齋名「琴盦」,籍貫浙江蕭山,讀書人,住上海福煦路模範村16號;得章梓琴、裴石卿、查阜西、彭祉卿諸君傳授,又從張子謙學。擅長演奏《平沙》、《秋塞》、《漁樵》、《梅花》、《普菴》等十餘操;兼工笙、笛、簫等樂器,精通崑曲,愛好武術、詩詞、醫卜。
王芳谷,男,齋名「省琴軒」,籍貫江蘇丹徒,通訊處為:上海武定路紫陽里六十七號(尹宅轉);曾從雲閒和尚、曉航和尚、海琴和尚學琴,擅長演奏《墨子》、《漁歌》、《樵歌》、《水仙》等操,兼工寫意山水畫。藏有古琴兩張一為「馬懷仁」琴,一為明「朱致遠」琴。
楊宗稷(時百),男,68歲(當時已故),籍貫湖南寧遠,從政。其子楊保元(乾齋),男,36歲,住北平宣外丞相胡同43號,通訊處為:南京中央黨部廣播電台。楊宗稷(1865—1933)雖非揚州人,但他曾專程到北京向廣陵派傳人、空塵和尚的弟子黃勉之學琴。廣陵派琴人黃則均是其弟子。
黃中(則均),男,43歲,齋名「青山紅燭樓」,籍貫江蘇江都。宗廣陵派,就學於逸梅和尚及楊時百先生,擅長演奏《梅花》、《平沙》、《陽關》、《四大景》、《漁樵》、《普菴》等曲。家藏古琴五張:玉玲、龍吟、仲尼式琴、怡靜、真趣。琴譜藏有《蕉庵》、《春草堂》、《五知齋》、《琴學叢書》等。著有《小兩當軒詩存》、《小兩當軒詩餘》。
史蔭美,男,48歲,籍貫江蘇江都,住揚州大東門83號;從琴師黃勉之學藝,藏有「朱志遠所制」古琴一張和《自遠堂》、《蕉庵》、《春草堂》、《琴學入門》、《五知齋》等琴譜,箏、琵琶、笙簫管笛皆精,亦精崑曲。
王藝之,男33歲,別號「平山一叟」,齋名「省琹軒」,籍貫江蘇丹徒,服務於教育界,住上海貝勒路938號,通訊處為:上海南京路保安坊大生紗廠;承家傳,宗廣陵派,擅長演奏《山居吟》、《良宵引》、《龍翔》、《平沙》、《墨子》、《梅花》、《樵歌》、《漁歌》等曲;家藏宋琴和明琴;兼工笙簫管笛和京劇。
王壽鶴(仲皋),男,56歲,籍貫江蘇吳縣。秉承家學,其父曾學琴於廣陵派雲閒和尚,擅長演奏《平沙》、《梅花》、《四景》、《鷗鷺》等曲。家藏明代無字「牛毛斷」古琴一張,音甚宏亮、清脆;另有琴書數部。著有《琴學真詮》一書(尚未付梓)。
胥桐華,女,32歲,籍貫江蘇丹陽,通訊處為:揚州瓊花觀街84號(胡宅轉);先在蜀中向鄭老先生學琴,後來在揚從胡氏學。能彈名曲十餘操;家藏宋琴一張。
劉紹(少椿),男,時年32歲,籍貫山西富平,業鹽,住揚州古旗亭42號;幼從廣陵孫紹陶先生學琴,擅長彈奏《樵歌》、《墨子》、《龍翔》、《風雷》、《梧葉》、《白雪》、《平沙》、《流水》、《梅花》、《漁樵》、《普菴》、《山居》、《靜觀》、《良宵》等曲。家藏有「龍吟」、「虎嘯」、「宣和」、「蕉葉」、「雪夜鐘聲」等琴及《自遠堂》、《五知齋》、《莊蝶庵》、《蕉庵》、《枯木禪》等琴譜。愛好廣泛,精篆刻、皮雕、拳術、劍術和崑曲。
高憲安(治平),男,時年32歲,籍貫江蘇江都,住南京考試院甲子官舍4號;廣陵派傳人,擅長演奏《龜山》、《良宵》、《平沙》、《梅花》、《龍翔》、《普菴》、《墨子》、《樵歌》等曲,家藏仲尼式無名琴一張(桐所斫,牛毛斷、黑色,琴低透霞,聲音洪透),有「萬曆甲午歲,洪都塗明河獲古桐制」款。另藏有《五知齋》、《自遠堂》、《蕉庵》、《梅庵》等琴譜。
朱敬吾,男,29歲,籍貫安徽休寧,服務於公泰鹽業總公司,住揚州南河下130號朱寓;初從劉少椿先生游,後受業於孫紹陶夫子,所傳皆廣陵嫡派,擅長演奏《良宵》、《陽關》、《平沙》、《昭君》、《梅花》、《流水》、《漁樵》、《白雪》、《普菴》,以《白雪》及《普菴》最有心得。喜好習靜談禪。家藏《五知齋琴譜》一部和古琴、今琴各一張,以古琴為佳。
陳泰芳,女,26歲,籍貫安徽合肥,住揚州瓊花觀街88號;從胥桐華女士學琴,因與胡滋甫宅比鄰,遂又從胡氏學;能彈名曲十餘操;家藏明琴一張(宣尼式,牛毛斷)。
武若漁,男,26歲,籍貫江蘇淮安,通訊處為:揚州省立揚州中學;擅長演奏《漁樵》、《長門怨》、《秋夜長》、《歸去來辭》、《平沙》、《關山》等曲。藏有「飛瀑」琴一張。
林蘊如,女,住揚州東關街臣止馬橋;得孫紹陶夫子傳授,擅彈《陽關》、《蓮社引》、《良宵引》、《平沙》、《梅花》、《梧葉》、《漁樵》、《龍翔操》、《普菴咒》、《鷗鷺》等曲;藏有「仲尼式」古琴一張和《五知齋》、《蕉庵》等琴譜。
孫閬仙,住引市街36號。
程孔階,女,住前安家巷7號。
吳小仙(小軒),男,32歲,籍貫江蘇江都,住揚州東嶽廟洪茅廁巷1號;藏有明琴數面和《蕉庵》、《五知齋》、《琴學入門》等琴譜。
李寶麟,男,27歲,籍貫江蘇儀征,供職於南通電話公司。
夏友柏,男,住南京大行宮344號。
翟小坡(筱坡),男,籍貫江蘇江都。通訊處為:南京夫子廟揚州商店。家藏古瑟,為東海徐氏舊物,常彈以自娛。論琴瑟律呂之理,津津不倦。
王朗軒,男,住揚州舊城贊化宮。
劉景韶(琴子),男,籍貫江蘇江都,供職於南通教育廳。
施起之,男,籍貫江蘇江都,通訊處為:揚州張回子巷6號(轉)。
趙光鑅,男,籍貫江蘇江都,住揚州西營10號。
1912年,孫紹陶與王藝之、王芳谷、胡滋甫、夏友柏、釋廣霞等15人創建廣陵琴社,後來劉少椿、張子謙、史蔭美、高治平、胡斗東、胥桐華、孫閬仙、翟小坡、陳泰芳等琴家相繼入社,這些琴家的資料在表中都有顯示。
揚州琴家多次參加今虞琴社雅集
1936年3月1日今虞琴社召開成立大會,同時舉行首次月集,張子謙當場演奏了《梅花三弄》。此後揚州琴家相繼加入今虞琴社。
6月18日,第五次月集,適逢著名琴家李子昭先生八旬大慶,揚州「廣陵」、南京「青溪」、南通「梅庵」等琴社代表及各地琴友紛紛趕至,向子昭先生祝壽。揚州的張子謙、劉少椿、胡斗東等人已是海內知名之士,再加上陳泰芳等二位女琴家的到來,更使陣容增色。為此,蘇州方面特地請黃培根(琴家周冠九夫人)和吳湘珩、吳湘岑(琴家吳蘭蓀之女公子)三位女琴人作陪。查阜西為賓主全體合攝一影。此次所收各方贈的送詩文對聯書畫甚多,第五次月集,劉少椿演奏了《樵歌》,胡斗東演奏了《昭君怨》,陳泰芳演奏了《醉漁唱晚》,張子謙演奏了《平沙落雁》。
9月27日在上海覺園舉行第七次月集,並假佛音電台播奏古樂,從晚上8時播音,至10時始畢。這次參加者有時在上海的揚州張子謙和黃則均,上海佛教界名人趙朴初也參加了雅集。
12月27日,是第十次月集之期,同時成立「滬社」,假浦東春江路17號社友張子謙處為社址,春江路10號社友柳一厔處為通訊處。滬社第一次月集,張子謙彈奏了他拿手的《龍翔操》,揚州王芳谷特地前往,並演奏了《墨子悲絲》、《山居吟》二曲,黃則均演奏了《梅花三弄》,張子謙還和他的弟子柳一厔琴簫合奏了《平沙落雁》,最後由彭祉卿、柳一厔二人操琴,張子謙配以簫,演奏了一曲《普庵咒》。
此後,1937年1月24日的第十一次月集和2月28日第十二次月集,張子謙等人都參與並演奏。
揚州籍女畫家潘玉良為今虞琴社作《明代琴宗嚴天池先生畫像》,為答謝潘女士的厚愛,該刊特意刊登了《潘夫人玉良女士傳略》,文中說「夫人美性天成,繪畫之外兼喜音樂……心尚古人,神會先哲,於著筆作畫之先精神風采已早在意中。其用色之精、傳神之妙,尤為時人所不能及。」
胡滋甫的《琴心說》,著重論述了彈好古琴,必須達到一定的修養和境界,功夫在琴外。
張子謙《廣陵琴學過去及將來》,介紹了廣陵琴派的淵源、傳承和廣陵琴社之現狀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史蔭美《對於昌明琴學之我見》一文,著重提出了四點建議:一、「彈琴者須留心現代音樂之常識」,主張用現代音樂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藝水平;二、「記譜之方法須改進」,這樣才能夠更加精確而方便地理解曲譜;三、「各派現彈之曲操,宜廣事蒐集」以保存並發揚多樣化的琴派風格;四、「往昔舊譜宜詳加整理」,強調進行科學整理,以便於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
該刊載有《現代琴人小影》一組,共20人,其中與廣陵琴派有關的有張子謙、劉少椿、柳一厔、武若漁、黃則均五位肖像照,另有朱敬吾先生撫琴照片一幀。合影有《揚州廣陵琴派雅集圖》,一共16人,其中女性4人,年齡最小的只有十幾歲,不知攝於何時,圖中人名也不能「對號入座」;《今虞琴社首次雅集》,圖中18人(簽到者是24人),其中有張子謙先生,左上角可能是查阜西,坐著的那一位可能是彭祉卿;《廣陵、青溪、梅庵、今虞琴社壽李子昭先生留影》,此照為查阜西為大家所攝,其中有張子謙、柳一厔、劉少椿、胡斗東陳泰芳等;《今虞琴社上海雅集》,照片上的19人中應有趙朴初、張子謙和黃則均。古琴照片兩幅一為《胡滋甫先生藏琴》、《劉少椿先生藏琴》。另外在《彭慶壽〈憶故人〉曲譜》之後,有張子謙跋,為手寫,不知是不是張先生的墨跡。
■陳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