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November 2017

古琴之路 傳奇人生——專訪廣陵琴人劉揚


2014/03/28 來源:海口網
劉揚寫字,老伴蘸墨。
劉揚海口授徒,面對面教指法。
外祖父的薰陶
揚州古琴界,有個十足的「琴痴」。其家中藏有好琴數張,常是天未亮就到公園去彈琴。夜裡不論何時醒來,只要有月光,便到院裡彈琴,直到不想彈了才重又去睡覺,有時候怕吵到別人,連家裡也不呆了,背把琴往郊外墳頭上一坐,琴擺在腿上,就自己一個人,彈到月亮換成太陽。日軍侵華舉家避難時,不背糧不帶錢,只背一把古琴,好像忘了老婆和8個兒女。避難途中,忽想起與鎮江一琴友有約,遂徒步趕去,接琴友一起逃難。
這位琴外無物、於亂世堅守純真信念的人,叫劉少椿,是劉揚的外祖父,也是他幼年時光接觸最多、最親密的一位男性長輩,他始終叫其「爺爺」。劉揚1957年出生,入世50天時,父親就離世了,他便跟外祖父生活。他五六歲時被母親調教較好,顯得很懂事,連在幼兒園發的零食都帶給外婆,頗得外祖父寵愛。外祖父從南京藝術學院退休後,外婆給的任務就是把劉揚帶好。他本姓「毛」,外祖父有意把他當孫子,給他改名為「劉揚」,希望他「留在揚州」。
9歲時,外祖父開始教他學琴,才學一個多月,就遇上「文革」,有人將琴或劈或燒或藏,家裡人不敢碰琴,他也沒辦法學了。直到1970年「風頭」過了一些,外祖父又開始傳他琴藝,哪知只學了兩個月,小姨媽因病去世,遭受巨大打擊的外祖父常用後腦勺撞牆,甚至將牆壁敲出一個不小的坑來。與小姨媽相隔不過50天時,外祖父溘然長逝。然而,琴藝的種子已播在了劉揚的心底。
一句話的激勵
到上世紀70年代末,母親說,外祖父彈古琴聞名,家裡沒人傳下去很遺憾。可是最懂琴的小姨媽也不在了,跟誰學呢?母親說大姨媽小時也學過,他便去找到60歲的大姨媽。然而大姨媽不肯教他,還拋給他一句話:「你不行,你不是這塊料,你連凳子都坐不熱,彈什麼琴啊?!」就是這潑冷水的話,讓他暗下決心,要做出樣子來給看看。後來他學琴成功,一直感謝大姨媽「當年的狠」。
一天,外祖父的親傳弟子梅曰強從南京來訪,聽說劉揚跟外祖父學過,在劉揚展示了基本功和母親的撮合下,當即決定收劉揚為徒,稱是一條線上下來的,「這也算是家傳」。
劉揚剛跟梅曰強學琴時,正在揚州鋼鐵廠「三班倒」地上班,他總是一下夜班,就趕往車站買票,坐四五個小時的汽車趕到南京。100公里,沒有高速路,他常在客車上顛睡著了。最讓他感動的是,不僅是師傅毫無保留地教他琴,而且每次他去,都是師母讓位,他跟老師睡。在那只有一張床的斗室里,他學得很快,感受了千古琴韻的迷人之處,懂得了許多彈琴的道理。
長時間的親密接觸,使過早失去父愛的劉揚,在內心中把梅老師當作父親。在外祖父和師傅去世多年後,每當思念襲來,他禁不住撫琴,一曲《憶故人》,不知催下了多少熱淚。
琴弦上的舞蹈
談及琴與做人,劉揚說,在中國歷史上,琴家是和文人聯繫在一起的,如王安石、蘇東坡等很多大文豪都是琴家,近現代的許多文人也都熟稔古琴。學琴先學做人,學古琴要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要有深厚的文化作支撐。同時,還要有音樂的修養和感悟,因為彈古琴就是我們的手指在琴弦上舞蹈,這特殊舞蹈並不是用動作來表示,而是要用音來表達。如果對曲子的意境不了解,彈出的音樂並不是所要表達的東西,就無法產生心靈共鳴,打動和感染別人。
劉揚從外祖父、母親、老師那裡學到的,最多的是一種對於傳統古琴技藝的傳承。他始終堅守著「心靜體端」的教誨,堅持著一種對古琴藝術的固守。廣陵琴派「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並濟、音韻並茂」的特點,在其琴弦之中彈撥得淋漓盡致。
長期的探究與歷練中,劉揚形成了自己的演奏技巧。一般琴家慣用手指發力,他卻用手腕發力,指隨腕走,音色重而不破、柔而不媚,宛如太極,圓潤輕和。
社會的傳承
劉揚在外彈琴,聽琴者有他妻子,他在家寫字,研墨者就是妻子。說起愛情婚姻,劉揚說他家是「夫唱婦隨」,而且是「緣分天註定」。他的母親和她的父親是同事,都是老師,他和她都為長輩做代課老師時,由相識相助到相知,結緣不是因為琴,可他彈琴,她的名字叫朱崇琴,巧合的是她就崇拜他。
劉揚常常慶幸,家族中他把古琴一脈相承下來,更感欣慰的是,他的兒子劉樵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如今也繼承了他的衣缽,彈得一手好琴。每當父子倆當庭對坐,同操古琴之時,朱崇琴不由得露出笑容。
古琴在周朝從五弦變成了七弦,文王和武王各加了一根弦,叫文武二弦。七弦已經足夠了,擁有40多組音,能彈許多樂器彈不出的音符,可就有人畫蛇添足,大造九弦琴、十弦琴,而劉揚20多年來堅持只造七弦琴。
為了讓每一個演奏者和觀賞者,都能盡情享受古琴之美,他認為自己有份社會責任,要潛心生產質量上乘的古琴產品。為讓琴聲悠悠不絕,也更好地豎起廣陵派旗幟,他不僅「內傳」,近幾年還忙於「外傳」,不僅在家鄉揚州的古巷深宅內與同好雅集,還把琴館開到南京、北京等地,目前他在全國的學生已達600人,雖已有病魔附身,但他仍像當年「送教上門」一樣,不辭勞苦地走南闖北,眼下他最開心的是,「古琴的魅力,正在更多年輕人的手上綻放!」
核心提示
日前,在海口海甸島善緣居的一次雅集,海南省音樂界人士意外驚喜,迎來傳授「心經」的廣陵派第12代傳人、中國著名古琴演奏家劉揚。今年57歲的劉揚即興演奏《秋夜獨憶》、《墨子悲絲》等古曲,又在《憶故人》、《平沙落雁》的優美旋律中,深情講述他頗為曲折的學藝之路。經風沐雨,一路走來,手不離琴彈奏的該是怎樣的人生之妙曲?
個人簡介
劉揚,1957年生,揚州人,廣陵派古琴第十二代傳人。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兼樂器製作委員會理事和專家委員,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古琴文化首席專家,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其演奏風格厚重深雄、豪放勁健。在繼承廣陵琴派「綺麗細膩、跌宕多變、剛柔並濟、音韻並茂」十六字風格基礎上又具鮮明的個性。
1991年成立民族樂器廠,專門研製古琴。2001年成立了「劉少椿琴館」並任館長。2004年在南京開辦「劉少椿琴館」分館。2007年在北京開辦了「劉少椿琴館」分館。目前在全國各地的弟子達600人。
劉揚即興古琴演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